古罗马的安葬仪式

2025-06-04

古罗马的安葬仪式复杂多样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以下是其主要内容:

葬礼前的准备

当有人在家中即将过世时,家人和亲朋好友会共同陪伴在弥留之际的将逝者床前。对古罗马人而言,呼吸与灵魂是等同的,所以当人停止呼吸时,他的至亲会最后一次亲吻逝者以向他的灵魂告别,并且合上逝者的眼睛。家属们此时一般会嚎啕大哭,并呼喊死者的名字。接下来逝者的尸体将被安放在地上,仔细清洗并抹上油。哀悼者的着装应当适合这特殊的场合以及他们的身份,上层社会的公民通常会穿上专为葬礼预备的深色托加。逝者如果是男性公民,也会给他穿好托加。如果逝者曾经获得过代表荣誉的冠冕,那么在死后他也能戴着冠冕荣誉下葬。大家给逝者穿衣打扮好以后,逝者的遗体会暂时停放在家里的中庭,脚冲着大门的方向。而那些不那么富有的罗马人,也可能选择停尸在古罗马的公寓里。出于各种原因,富裕阶层的葬仪被更加详细地记录下来了,而穷人的葬仪我们知之甚少。

遗体处置

罗马建立初期人们通常采用土葬的方式,到了罗马共和国中晚期以及罗马帝国时代,最常见的葬仪却是火化。不过最终火葬的方式还是让位给了土葬,这其中也伴随着人们对于死后世界态度的转变。对于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主要在埃及文化中流行,但是在流传至今的拉丁文学中也曾经提到过遗体的防腐,而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。由于精英阶层的葬礼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安排,所以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前,对遗体进行妥善的防腐处理应该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
葬礼游行

葬礼游行是罗马葬礼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。葬礼游行的路线大致是从死者家中沿着街道到达广场,葬礼演说结束后再到墓地。共和国早期,葬礼游行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,共和国中期以后,成人的葬礼一般是在白天举行,孩子的葬礼游行是在夜间。游行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祖先面具的展示,祖先面具通常被保存在房屋中庭的壁橱中,它们被带出去陪伴他们后人的葬礼,这也是一个家族中最自豪和炫耀的展示,与祖先面具一起展示的还有代表死者事迹的物品,如死者生前获得的奖杯等。葬礼游行队伍中有死者的亲属、挚友,此外还有佩戴着死者祖先蜡制面具的演员,专门哭喊死者功德的哀悼者、奏乐者以及抬棺者。尸体由死者的近亲、朋友或者被释奴抬着一路走向罗马广场,在广场上死者的儿子或者近亲发表葬礼演说,用辞藻华丽的文字歌颂祖先和死者的功勋。演说之后,哀歌一如之前继续歌唱着,演员继续表演着一路走向墓地。在墓地附近将尸体火化,随之火化的有食物、死者在其生活中使用和喜爱的物品,甚至是宠物。当这一切准备就绪后,由死者的近亲或最好的朋友,避开死者的脸部,将火炬举到柴堆上,火种和油很快起火,随着火焰越来越高,哀歌再次唱起。当柴堆被烧毁时,灰烬被水或酒淬灭,骨头聚集在一起,用牛奶洗干净,然后用亚麻布擦干,在骨灰瓮中涂上药膏和香料,除直系亲属外,其余人待洒水净化后就可离开。亲属将骨灰收集并放置于坟墓中,在指定的位置做好标记,最后举行宗教仪式,献祭牺牲,葬礼至此结束。

后续仪式

葬礼结束几天后,死者的亲属彻底打扫、清洗房屋,避免死者带来污染,死者的家人会将死者的画像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,放在一个木制神龛内,以此纪念死者。在死者安葬后的第九天,亲属再返回墓地,向神灵献祭并置办酒水食物,悼念亡者。此后,每到罗马人传统的祭祀节日时,家族还要再次举办哀悼活动。不同的地区和经济状况会影响罗马人的葬礼仪式,但“所有罗马人的葬礼仪式都秉承两个基本的观念。第一,死亡会带来污染,主张对尸体清洗和洁净,并远离生者;第二,未掩埋的尸体会对死者灵魂的命运产生不良影响,只有安葬死者,他的亡灵才能在冥府中得到安息。

墓葬建筑

古罗马的墓葬建筑多种多样,常见的有陵墓、骨灰瓮等。罗马人习惯把死者葬在罗马城外。富人一般有自己的陵墓,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普通民众,统一将死者的骨灰瓮放入墓坛或纪念碑处。罗马人的墓碑一般都是自己在生前制作完成的,墓碑的内容千奇百怪,墓碑放置的地方也很特别。

葬礼文化中的禁忌与规定

罗马人对墓葬和葬礼有专门的法律条文规定。在公元前 451 年,《十二铜表法》中就有明确规定,“死去之人不得在城市内进行埋葬或焚毁;(火葬)


分享